中医科

【药王传带你学经典】中医四大经典之二——《难经》

上周给大家介绍了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同时也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本周给大家介绍四大经典之二——《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共计3卷,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祥,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
为什么叫《难经》?和《西游记》八十一难有啥关系?
《难经》之“难”字,其实是“问难”或“疑难”之义。
因为本书是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所以又称《八十一难》。
因此,如果非要讨论《八十一难》和《西游记》的关系的话,那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大概就是凑巧了吧。《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刚好历经了八十一关,而《难经》也刚好问了八十一个问题。
八十一个问题问了些啥?
本书采用问答方式,主要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尤其对脉学有祥悉而精当的论述。
《灵》《素》之羽翼
《难经》被认为是可以羽翼《灵》《素》的中医经典著作,其寸口诊法,对奇经八脉、三焦和命门的论述均为后世所继承。
书中首创独取寸口寸关尺及浮中沉三部九候切脉方法,脉证相参的辨证观,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藏象学说方面,《难经》突出肾的重要性,建立了“肾(命门)-元气-三焦”为轴心的整体生命观。其创立的命门学说,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方面,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八条奇经的功能特点、循行路线、病变证候及其与十二正经的功能联系等,并总称之为“奇经八脉”。这一名称在现存古籍中是《难经》最先提出的。
《难经》关于奇经的论述以及八会穴等理论的提出,充实了经络学说的内容;以五行生克规律为指导的整体防治观,用于说明经脉与腧穴的五行属性和生克关系,解释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并用于针刺的补泻;以天人相应的内外统一整体观,论述疾病与季节关系、脉象的四时变化、针刺因时制宜。
这些内容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